青少年专题直播:缪缪事件反思,看见孩子,保护孩子! 少儿频道中小学生教育专题讲座直播
一个孩子,身心健康、平平安安长大有多难?
6月4日,江苏省常州市一5年级小学生缪缪(化名)从教室跑出后,翻越栏杆坠楼身亡。
上午女儿还穿着新裙子开开心心去上学,下午就倒在血泊里。这令缪缪的家人难以接受。
他们不相信自己优秀可爱的孩子会突然跳楼,于是他们去查了孩子出事的时的监控:
当时缪缪急冲冲地从教室里冲出来,跑向栏杆,爬上去之后转了个身,有两个女孩过来和她说了几句话,说完后就回了教室,过了几秒,其中一个女孩冲出教室往下看,大概十秒后,老师袁某某走出教室。

缪缪的拿的奖状
缪缪家长核对事件的时间线发现,孩子坠楼后隔了整整28分钟才通知孩子家人。
“在这28分钟内,究竟发生了什么,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家长”,这是缪缪家人不能接受的地方,校方也未能给出合理解释。

最重要的是孩子为什么会跳楼?
缪缪的一篇作文《三打白骨精读后感》引起了关注,正是被老师袁某某批评修改了这篇文章后,缪缪才跑出教室,越过栏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文章里有段话,让缪缪显得有些“与众不同”:
“这篇故事告诉我们:不要被表面的样子,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。在如今的社会里,有人表面看着善良,可内心却是阴暗的。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,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。”

缪缪的作文
语文老师缪缪看完作文后,在这段话上批注:“传递正能量”,除此之外全文还有大篇幅红笔勾画删除痕迹。
有人说,正是缪缪的作文被拎出来批评了整整一节课,这让一向成绩优秀的她情绪崩溃了。
也有人说老师师德败坏,曾经掌掴过孩子,还收取家长红包。这种老师的长期压迫导致了缪缪的崩溃,作文只是最后一棵稻草。
目前我们尚不清楚真相,但在悲剧背后,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,反思该如何保护好孩子,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关于缪缪事件的反思,网上有以下几种主流说法。
01
老师反思:要形成正能量价值观,首先得让孩子感受到善意
在缪缪事件中,许多老师觉得委屈,站出来说老师这个职业有多么不易:
“虽然她挨骂了,可是我们老师很不容易呀。”
“虽然她抑郁了,可是我们老师很不容易呀。”
“虽然她跳楼了,可是我们老师很不容易呀。”
……
但我们似乎忘了,在这个事件中,重点不在于老师受到了多少委屈,而是一个鲜活生命的凋零。
每次出现类似的事情,许多老师都会站出来说:老师真的不容易。可是,老师越不容易,越想让社会认同,就越不应该为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找理由。
当老师以为自己只是在公平公正地讲道理时,其实却给了那些真正的败类狡辩的借口,也让社会更加难以信任老师。
作为老师如果表示出对本行业黑暗现象零容忍态度,别人才会相信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。
回到事件中,老师对孩子作文的批评是正确的吗?其实不对,让孩子拥有正能量,不能仅靠口头指示。孩子不能理解老师想要他学会积极阳光,更可能觉得老师不喜欢这样的文字,最后往往学会写满篇的废话、空话,真正的问题却被掩埋了。
那老师该如何做?要想孩子形成正能量价值观,重点在于老师的言传身教。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,老师用自己乐观、积极、关怀让孩子感受到温暖,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,孩子受到熏陶,自然会积极向上。

02
家长反思:平等对待孩子,体会孩子感受
在这个悲剧中,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注意。
在警方都未能查明情况的时候,缪缪班级家长群的一位家长在群里发了个语音,语音大概意思是认为老师没错,支持的出来点个赞。
结果令人咋舌,几十个家长跳出来为老师点赞。

缪缪班级群家长支持老师
这点让人不寒而栗,距离缪缪身亡仅48小时,众多家长居然还表示对老师的认可,这些家长怎么了?
这或许跟我国的古来已有棍棒教育有关。古代私塾里的老师常备一条戒尺,学生不听话就要伸出手掌挨打。这种习俗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。哪怕是2020年的今天,许多家长对孩子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:
孩子不听话你就打,就当替我打了!两个成人可以随意约定打骂孩子,而作为讨论的主体,孩子却隐形了,没人问过孩子的意见。孩子应当尊重家长和老师,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对孩子平等相待,把孩子看作一个有思想、有灵魂、有尊严的独立个体看待,尊重孩子的人权。
缪缪班级群家长之所以为袁某某点赞,就是忽视了孩子的人权,认为体罚孩子,侮辱孩子没什么大不了,觉得“孩子这点挫折都受不住,就是惯出来的,我们不都是从小被打到大的,不一样好好的?”
从来如此,那便对吗?每位家长都需要思考两个问题:
第一,你在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的吗?
第二,假如你是孩子,你愿意这样被对待吗?
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,不断问自己这两个问题,平等看待孩子,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,就会对孩子有更多理解和包容。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包容,自然会信赖家长。
多少孩子因为不信赖家长,遇到问题后,宁愿自己消化,也不愿找家长解决,最终导致悲剧。

缪缪的悲剧,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看见的,但捂住眼睛,并不能解决问题。只有直面悲剧,反思思考,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。
往者不谏,来者可追。
作为大人,我们得勇敢起来,积极讨论,寻找解决之道,才不会出现下一个缪缪。
6月30日、7月1日、7月2日,微笑主义公益平台将会开展青少年心理问题专题直播,贺岭峰教授亲自为您洞悉青少年心理问题,看见孩子,保护孩子,拯救孩子,期待您的莅临!6月30日-7月2日
微笑主义公益案例教学平台
青少年自杀问题专题案例教学
关注走在悬崖边缘的年轻人
我们期待与您一同看见
扫码海报二维码
即可加入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