缪缪是坠亡的我,我是活着的缪缪:坠亡学生火化,究竟是谁在“吃人”? 姚芊芊是哪部电视剧
热搜停滞的一周里,发生了这样一个事情,也许大家已经略有耳闻,作为曾经也是小学语文老师的我每天都在关心事态的进展。
6月4日,小学五年级学生缪可馨,从教学楼坠下身亡。

根据目前报道推测,事件的导火索是老师对缪可馨一篇作文的过度批改。
6月17日,缪可馨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称:“作为父母,我们不能再让她在那个地方(指殡仪馆)待那么长时间了。”目前,缪可馨的遗体已经在金坛殡仪馆火化。
某位网友发微博悼念缪可馨:这样美好的早晨,她看不到了。

让人看不到的,还有未到的真相,目前为止缪可馨的死因尚未有一个官方准确的说法。
但在抽丝剥茧中,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事件的两个中心人物:缪可馨与语文老师袁某。
女孩出事后,家里人为她注册了一个微博叫:缪可馨世界第一可爱。

我去翻了翻这个微博,想到这个孩子曾经在世界上那样快乐地生活过,心里隐隐作痛。
这个微博的名字和签名就是缪可馨本人曾用过的同款微信名、微信签名,爸爸妈妈把它们原封不动地搬到微博上来,好像她还在一样。

缪可馨是个怎样的孩子呢?
她天真活泼,喜欢表达,爱好也多样,唱歌、跳舞、画画一样不落,还会在作业本上写“沉迷于学习and作业”,并画上了代表“作业”和“学习”的两个小人儿,正在手拉着手。


家里的一面墙上,贴满了她的奖状。“小小舞蹈家”、“小歌星”、“小画家”、“五美好少年”、“艺术之星”、“阳光小女孩”……

为了打破谣言与污蔑,爸爸妈妈零星地上传女儿的生活照与奖状,只为了证明女儿身心健康、没有抑郁、活泼有趣、成绩优异......


她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也很好,人小鬼大地称妈妈为“王母娘娘”,叫爸爸“王子”,称呼爷爷“老缪”。
爸爸过生日,她知道抽烟不好,用爸爸的旧毛巾做了一只“香烟毛巾卷”,很可爱很传神。

疫情期间没开学,她在家和妈妈跳舞,爸爸拍下视频,配文称:家里两只小熊跳舞。

抗疫时期,她还为武汉画了一幅画,上面真诚地写上四个大字——“武汉加油”。

然而,这样一个对世界充满善意的小姑娘,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6月4日。
缪可馨遗体火化后,#涉事老师承认曾掌掴坠楼学生#、#坠亡小学生的涉事老师被称爱打人#两条热搜,备受瞩目。
整件事情的导火索,是那篇《大圣三打白骨精》的课文读后感,老师在缪可馨的作文上画满了需要批改的地方。
却对开篇一处“出自罗贯中的《西游记》”明显错误没有指正。
这样一篇满眼是红叉红圈的作文批改,实在有些刺目。
作家六神磊磊老师,在微博上这样评价袁老师的批改:这改的什么玩意儿!
就白骨精三次欺骗唐僧师徒,唯有孙悟空识破诡计却被唐僧赶走这一桥段,缪可馨写道:
“不要被表面的样子、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。在如今的社会里,有人表面看着善良,可内心却是阴暗的。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,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。”
网友整理的缪可馨作文原文
说实话,对于一个5年级的小学生来说,这样的见解还是挺有社会深度的,这个部分算是全文的亮点,但是却被老师纠错整改要求“正能量”,还要另外罚写作文。
缪可馨一遍一遍删改,中间还被撕掉了两页作文纸。
撕书、撕作业、撕作品......相信很多人上学时都经历或者看到过老师这样对待学生,这种屈辱感会深深刻在孩子心里,想想都会痛。
作为一个需要去适应应试教育的教师,我们先不谈她批改作文的水平怎么样,但是这个老师的确严重存在师德问题。
去年10月份,缪可馨就曾经告诉过父母,在课堂上被老师扇过巴掌,很伤心。
她的同学因为成绩不好,被老师罚跪在讲台上订正作业。
一位匿名的好心人,在缪缪家长没有线索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些细节:
在事情陆续发酵后,头条新闻接到了袁某往届多位学生的集体举报,称曾被脱下裤子抽打,袁老师心情不好就扇脸。
实名举报人冯泓伟是河滨小学2006级的毕业生,他拿出户口本、小学毕业证书、小学毕业照举报称,袁某曾经多次在校外约见其父亲,言语间透露要红包,由于父亲未听出弦外之音,袁某就怀恨在心,多次找茬报复他。
据冯某说,班级调座位时,袁某故意把身材中等的他调到班级后排坐着,后来还把冯某叫到办公室,将其裤子脱下打屁股。
在仅仅听到学生告状,未掌握确切证据的情况下,把冯某叫到办公室(还有其他老师),辱骂其“不要脸”、“耍流氓”,并将一整杯茶叶水泼在冯某脸上,在得知自己错怪学生后,连一句道歉都没有,就把学生赶出办公室。
举报人小郝称自己已经毕业十多年,袁某担任其语文老师期间用书、练习册、教棍、三角尺打人,言语辱骂轻则“像猪”、“不要脸”,重则会有“骚婆”之类的方言。
有一次在被袁某当着全班同学扇耳光后,小郝为自己争辩了几句,“然后(袁老师)就更加生气了,就很连续地扇过来,把我脸打肿了,扇懵了。”下面还有男同学笑她,这给她留下了非常耻辱的回忆。
除此之外,袁某还会用把作业本摔到学生脸上,揪眼皮等方式粗暴侮辱地对待学生。
讲到这里,很多人会有疑问:
如果爆料属实,这位袁老师任教十余年,如此缺乏师德,暴力、辱骂学生,竟然还曾被评为“优秀教师”,就连出事后还能继续在学校任教,究竟是什么原因?
对于以上举报,河滨小学校长称,由于无法确定这些网友的身份,他不能肯定这些网友是否就读过河滨小学,因此不能证明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问题。
事情发生到目前为止,袁某并未亲自出面澄清此事,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消息与线索大多都来自于缪可馨的父母、网友、学生家长。
虽然这些还不能称为铁证,但是我相信真相可能会迟到,但不会缺席,缪可馨坠楼事件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。
作为一个曾经的小学语文老师,整件事情看下来,我真的很难受,因为我曾经也在学校里和这样年纪的孩子朝夕相处。
相信大家看到这个事情时,和我也是一样的反应,因为缪可馨和大家的孩子都是一般大。
面对缪缪的死,我们慨叹一颗含苞待放的花,还没散发芬芳就已经凋落;
面对袁某的行径,我们慨叹做人何至于此?同时也担心着频频被曝出的教师师德问题,是否会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?
面对那些曾经被侮辱过的童年,本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,传来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辱骂声和巴掌声。
偏偏在所有人都为缪可馨去世哀痛时,在缪可馨还躺在殡仪馆里时,有的人却偏要扮演跳梁小丑,刷新人的三观下限!
缪缪身亡后第三天,学生家长群里,一位家长带头呼吁:“所有群里面的同学,你们这只一句话,袁老师没有错,你们点个赞。”
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这个说法竟然一呼百应,几十个家长一连串点赞,这速度比传染病还快!
一边是女儿冰冷的身体,和尘埃未落的真相,一边是微信群里的疯狂点赞,缪可馨的爸妈该是什么心情?
让人不敢去想!
直到两个小时后,一位家长小心翼翼地说:“这时候点赞,会不会对缪缪的家人增加伤害?我现在只想对缪可馨家人说节哀顺变......希望大家理解。”
好在立刻有几位家长附和,“我们都很心痛,大家不要发表任何言论就是尊重缪可馨家长和老师。”
缪可馨家长在微博中说,看到有家长为缪缪说话,虽然态度中立,但我们不胜感激。
作为一个旁观者,不去了解真相,反而拉帮站队、歪曲事实真相,不顾死者家属感情,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又一次“屠”缪可馨爸妈的心。

一位自称曾经是袁某的学生说,“缪缪是坠亡的我,我是活着的缪缪。”
在这场真相未白的惨剧里,已经没有输赢的较量,缪可馨纵身一跃的那一刹那,悲剧就已经注定。
老师的强权,是很多学生读书时的梦魇。
做相信很多家长都说过一句话:老师的话就是圣旨。这句话值得玩味:肯定、怀疑、戏谑、无奈......多少都有那么一些些。
小到上课不让上厕所,只敢憋着,最终尿裤子;大到被老师打骂也不敢告诉家长,却认为是自己的错。
很多时候,老师和孩子变成了一种阶级概念,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。
如果,老师们可以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;
如果,孩子们可以再多一点点勇气,为自己说话;
如果,家长们再多一点耐心,选择相信自己的孩子;
当孩子受到欺负和不公正对待时,你要坚定地告诉他们:
如果有人欺负你,不要怕,即使对方是老师。如果是他们错了,或者你也不确定,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,爸爸妈妈愿意帮助你、相信你,因为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,我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,会为你遮风挡雨,保护你,和你一起想办法,咱们一起解决问题。
如果家长能做孩子坚实的后盾,也许家长和孩子就不会成为教育闭环中的“弱势群体”,不会跪在某些老师的强势之下。
捍卫话语权与更多的信任感,也意味着更和谐的师生关系、亲子关系、老师与家长的关系。
最后,作为一个母亲,我能想象得到失去自己孩子,将是一件晴天霹雳的事情,再多的语言都没法安抚破碎的心,希望时间能渐渐抚平缪可馨父母心里的伤。
世界第一可爱的缪可馨,愿你拥有一片干净的花园,那里只有童真、正义与欢笑。